0人評分過此書

「藝術/運動」作為公共平台: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

出版日期
2024/03/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430026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中央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1996年聯福製衣廠失業女工臥軌抗爭
◤ 2004年新莊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
◤ 2008年新店溪洲部落與桃園撒烏瓦知部落反迫遷抗議
◤ 2011年東海岸反美麗灣渡假村開發案之行動
◤ 2014年3月反服貿協議太陽花學生運動

這些發生在生活周遭,由電視或網路媒體放送的社會事件與抗議運動,
不一定與我們直接相關,卻為群體創造議題討論的空間與進步養分,甚至帶給藝術工作者回應世界的動力和創作靈感。

重回轉動時代的重要時刻,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有什麼樣的關係?
是平行世界、互相衝突或是互為主體
一段關於藝術與社會運動交會的在地記錄

從藝術文化視角出發的社會運動研究闕如,本書提供不同的觀看角度,由藝術的創作實踐、展覽製作、藝術評論等面向,理解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不斷變動中的關係。

作者以六個章節梳理2010年代至今,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互動的過程,包含藝術家陳界仁在社會運動遠去後針對議題創作的作品;溪洲部落與撒烏瓦知部落的反迫遷抗爭;2014年太陽花學生運動及其創意生產;青年藝術家復返318運動的創作實踐;2011到2013年東海岸的「反美麗灣開發案」、2017年至今的「凱道抗爭」運動;以及將藝術行動轉化為在地社區運動的「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等案例,從事件開端、合作策畫到結束或再啟討論等歷程,釐清事件來龍去脈,呈現多元觀點,書中並收錄1980至2023年台灣重要社會運動與藝文事件之年表,帶領讀者橫跨10年光陰,看發生於台灣、與特定社會運動相關的當代藝術計畫與行動,在追求理想與願景的路程上,如何開展更具創意的辯證對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