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臺灣博物》季刊第161期
專題主題:行旅.博學―回探博物館色彩
背起行囊、出發旅遊,能深入學習、發掘在地的文化觀光逐漸成為受歡迎的體驗方式;可供觀光遊覽的博物館,除了能促進無形及有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永續,尤其重要的是讓不同文化在此互相交流與促進理解。
《臺灣博物》季刊第161期以「行旅.博學─回探博物館色彩」為專題,探索博物館如何融合自身條件及各項資源,打造連結地方與訪客的觀光路徑。專題收錄〈在這裡相遇:探索體驗臺灣文化─以史前館為例〉、〈絲路旅人的明珠─撒馬爾罕的文化資產保存與數位科技展示〉兩篇借鏡國內外案例。〈啟程總是從地圖展開,故事經由地圖而廣為流傳〉則介紹繪製地圖可作為類「數位旅誌」的工具,利用使用者生成內容特性而產生主動創新及互動效果,提出可應用於觀光數位行銷並加以整合的潛力點。
〈臺北工業學校的登山活動(1927-1940)〉、〈臺灣淺山墓園地景與其內稀有植物保育〉、〈林鐵展不只展林鐵─臺灣林業鐵道特展呈現的多元性與知識性〉三篇可一覽人們在臺灣山岳環境探索著、移動著、生活著,以及因這些活動而形塑人群足跡與地景風貌;此外,藉由創新形式能拉近文化資產與大眾的距離,展現在〈遺落夢境,發掘斬龍山之謎:實境解謎遊戲於考古主題之運用評析〉、〈公立博物館與國際角色IP之聯名出版初探─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史努比合作為例〉、〈當「疫」起,敲開博物館的另一扇門〉,認識世界的方式因而更加悠遊有趣!
《臺灣博物》季刊自第159期起採數位發行方式,響應節能減碳,善盡地球環境永續責任,敬請讀者持續共同探索多元觀點與博物館學新知。
        專題主題:行旅.博學―回探博物館色彩
背起行囊、出發旅遊,能深入學習、發掘在地的文化觀光逐漸成為受歡迎的體驗方式;可供觀光遊覽的博物館,除了能促進無形及有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和永續,尤其重要的是讓不同文化在此互相交流與促進理解。
《臺灣博物》季刊第161期以「行旅.博學─回探博物館色彩」為專題,探索博物館如何融合自身條件及各項資源,打造連結地方與訪客的觀光路徑。專題收錄〈在這裡相遇:探索體驗臺灣文化─以史前館為例〉、〈絲路旅人的明珠─撒馬爾罕的文化資產保存與數位科技展示〉兩篇借鏡國內外案例。〈啟程總是從地圖展開,故事經由地圖而廣為流傳〉則介紹繪製地圖可作為類「數位旅誌」的工具,利用使用者生成內容特性而產生主動創新及互動效果,提出可應用於觀光數位行銷並加以整合的潛力點。
〈臺北工業學校的登山活動(1927-1940)〉、〈臺灣淺山墓園地景與其內稀有植物保育〉、〈林鐵展不只展林鐵─臺灣林業鐵道特展呈現的多元性與知識性〉三篇可一覽人們在臺灣山岳環境探索著、移動著、生活著,以及因這些活動而形塑人群足跡與地景風貌;此外,藉由創新形式能拉近文化資產與大眾的距離,展現在〈遺落夢境,發掘斬龍山之謎:實境解謎遊戲於考古主題之運用評析〉、〈公立博物館與國際角色IP之聯名出版初探─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史努比合作為例〉、〈當「疫」起,敲開博物館的另一扇門〉,認識世界的方式因而更加悠遊有趣!
《臺灣博物》季刊自第159期起採數位發行方式,響應節能減碳,善盡地球環境永續責任,敬請讀者持續共同探索多元觀點與博物館學新知。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