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政權順利易手,民主尚未鞏固,19位馬來西亞專家學者,從本土視角出發,呈現重量級分析!」
馬來西亞在2018年5月9日第14屆全國大選,實現了1957年獨立後的第一次政黨輪替,對民主力量而言,這是意外勝利,對國陣來說則是突然敗選。這次的政黨輪替,不只為馬來西亞政治掀開新頁,也為韌性威權政體的垮臺帶來重要啟示,對東南亞區域政治更是富有深遠意義。
儘管如此,威權體制的遺緒、保守權貴的反撲、族群宗教的分歧、社會經濟的鴻溝,都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得以翻轉抑或修復,而公民文化培育、崩壞體制的重建、問責機構的再造,都需要時日去經營與形塑。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政權機構固然易手更替,但改朝不意味著換代,國人仍停留在舊威權下的社會矛盾之中。馬來西亞民主鞏固的成敗關鍵和重要因素,包涵了族群政治幽靈、宗教神權巨獸、君主干政陰影;政治精英和普羅大眾對民主的忠誠度;政府績效以及多族群社會的社會分歧和不平等現象等等,若處理不慎缺乏敏銳,威權回潮的威脅將依然存在。
如何告別威權重新建國,將是未來二十年政治與社會各領域的最重要主題,同時也必將是一段艱難和充滿陣痛的轉型歷程。面對不確定的轉型挑戰和未鞏固的民主,本書邀集了19位學者與專家撰寫撰文,深入剖析和解讀2018年全國大選,題材涵蓋各個領域,
包括民主轉型、選舉制度、政黨競爭、族群政治、宗教動員、馬哈迪因素、財經政策、區域政治、媒體傳播、外交效應等多重面向,議題廣泛,代表馬來西亞中文學界和知識界對本屆大選的第一手分析。
        
    馬來西亞在2018年5月9日第14屆全國大選,實現了1957年獨立後的第一次政黨輪替,對民主力量而言,這是意外勝利,對國陣來說則是突然敗選。這次的政黨輪替,不只為馬來西亞政治掀開新頁,也為韌性威權政體的垮臺帶來重要啟示,對東南亞區域政治更是富有深遠意義。
儘管如此,威權體制的遺緒、保守權貴的反撲、族群宗教的分歧、社會經濟的鴻溝,都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得以翻轉抑或修復,而公民文化培育、崩壞體制的重建、問責機構的再造,都需要時日去經營與形塑。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期內,政權機構固然易手更替,但改朝不意味著換代,國人仍停留在舊威權下的社會矛盾之中。馬來西亞民主鞏固的成敗關鍵和重要因素,包涵了族群政治幽靈、宗教神權巨獸、君主干政陰影;政治精英和普羅大眾對民主的忠誠度;政府績效以及多族群社會的社會分歧和不平等現象等等,若處理不慎缺乏敏銳,威權回潮的威脅將依然存在。
如何告別威權重新建國,將是未來二十年政治與社會各領域的最重要主題,同時也必將是一段艱難和充滿陣痛的轉型歷程。面對不確定的轉型挑戰和未鞏固的民主,本書邀集了19位學者與專家撰寫撰文,深入剖析和解讀2018年全國大選,題材涵蓋各個領域,
包括民主轉型、選舉制度、政黨競爭、族群政治、宗教動員、馬哈迪因素、財經政策、區域政治、媒體傳播、外交效應等多重面向,議題廣泛,代表馬來西亞中文學界和知識界對本屆大選的第一手分析。
- 出版地 : 馬來西亞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9833908/448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