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本書的內容除敘述日治時期臺北工業學校的發展歷程外,也就共學令引發的罷課事件、實施共學制前後台日學生教育的差別、學生日常生活、修業旅行及戰爭動員的情形予以剖析;也對日治後期在各州增設工業學校的情況多有著墨。
在第一章〈共學令前臺灣人的工業教育〉中,說明設立工業講習所的始末,入學、課程與學習的情形,以及對舊制工業學校的就業作分析。第二章除了說明台北工業學校學生罷課事件外,也剖析1922年發生北師與台南商業學校的學生抗爭事件。第三章則就日台學生受教育與學習的差別說明。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描述工業學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修學旅行。在第六章中作者敘述二次世界戰爭動員下,中等工業學校的擴增情形以及學生動員與就職的關係。
此外,本書添補不少附錄,例如臺灣人教職員人事資料,整理1920、1930年代臺北工業學校學科課程與使用之教科書,並將目前仍保存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日治時期各科教具,部分校友捐贈其學生時代使用的實習器具等,皆收附錄。期待對臺灣工業教育的源頭有興趣者,能藉由本書之描述,了解二十世紀初臺灣初邁入工業化社會時,如何透過井然有序的現代教育,培養第一批工業專業人才。
        
    在第一章〈共學令前臺灣人的工業教育〉中,說明設立工業講習所的始末,入學、課程與學習的情形,以及對舊制工業學校的就業作分析。第二章除了說明台北工業學校學生罷課事件外,也剖析1922年發生北師與台南商業學校的學生抗爭事件。第三章則就日台學生受教育與學習的差別說明。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描述工業學校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修學旅行。在第六章中作者敘述二次世界戰爭動員下,中等工業學校的擴增情形以及學生動員與就職的關係。
此外,本書添補不少附錄,例如臺灣人教職員人事資料,整理1920、1930年代臺北工業學校學科課程與使用之教科書,並將目前仍保存在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日治時期各科教具,部分校友捐贈其學生時代使用的實習器具等,皆收附錄。期待對臺灣工業教育的源頭有興趣者,能藉由本書之描述,了解二十世紀初臺灣初邁入工業化社會時,如何透過井然有序的現代教育,培養第一批工業專業人才。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