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早在1994年就預言:   「金融始終是必要的,但現存的銀行型態將會消失!」    開在11樓的銀行,你去過嗎?   不用填單子、印章不蓋在紙上,也沒有櫃員和辦事員,   分行經理親自拿一個平板,從一般借貸、保險規畫,到資產配置,全幫你搞定。    這就是我們即將迎來的新金融服務時代,   那傳統銀行與櫃員呢?正如比爾.蓋茲在1994年的預言,銀行正在消失……。.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商科文科畢業生最想投入的產業中,   銀行的排名總是名列前茅,最大理由就是「坐辦公室,穩定與金飯碗」。     但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瑞穗銀行,預計要在2026年前縮減19,000人。    裁員比例高達 23.7%,這代表,每5人至少有1人要被解雇。    以前的銀行是大到不能倒,現在是不裁就會倒。        當銀行不見了,以後你上哪兒存錢、貸款、理財?     本書是日本財經記者浪川攻走訪日本、美國和英國銀行的第一手觀察。    告訴你,誰才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行員。未來的銀行又是何種模樣。    ◎銀行業紛紛、悄悄裁員逼退──鐵飯碗的神話瓦解銀行的主要收入,就是存款利率與貸款利率的「存貸利差」      偏偏貸款利率這麼低,銀行獲利結構大幅惡化,      當銀行股的股價淨值比長年低於1時,誰還要買銀行股?                  ◎驟變的銀行員人生──刪減人力、轉換配置的背後如果你問行員的職涯夢想,多數人都會回答「當上分行經理」,      但要坐上這個位子,差不多要50歲,偏偏現在分行縮編,沒那麼多的經理缺了,      這些在銀行業奮鬥一生,目前人數占最多的50歲員工該怎麼辦?      多半被「轉調」其他子公司,例如信用卡,但其中暗藏很多不為人知的人事陷阱。          ◎金融業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分行改革不能只是改裝潢,當網銀變成標準配備後,實體銀行靠什麼吸引顧客?      總部設於美國密蘇里州的一家地方證券公司「恆達理財」的故事,最值得參考。      在一份全球顧客滿意度調查中,它的評分甚至比花旗、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證券都高,      理由很簡單,他們做到了兩個字。(第四章會告訴你)       金融科技將導致哪些職缺大增?      行員就算掛著同樣職銜,但工作性質大變。         面對金融科技業者的逆襲,銀行業贏得了這場戰爭嗎?      金融服務業將成為慢升遷、高流動的行業!喔,還有,低薪。      分行經理也將從一城之主變成前線(而且還得是)頂尖的業務。      銀行業更會從求職第一志願大幅滑落。     今後,誰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行員,這本書將讓你看見未來銀行模樣。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