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加爾文與漢語神學
在一般的見解中,加爾文的形象似乎難逃其歷史命運:永遠是那位中世紀晚期「像鐵一般冷漠的邏輯學家」。但隨着現代性與後現代主義的論爭,思想家與史學家重新探尋與設定中世紀晚期的定位,由此亦掀起了對十六世紀和新教改革的重新研究,朝向國際化與非教派化的路線,路德、加爾文與茨溫利以新面貌重登現代學界的舞台。
本書的的籌組與編寫是因應加爾文出生五百周年記念,是一本集中、台、港與北美華人學者的國際論文集,其中有尊治歷史、哲學、社會理論與神學的領域的作品,並以人文性、跨教派性與跨文化性為導向,務求使本書不重複坊間與教會界的加爾文主義式信仰言說,而旨在推進在漢語學界對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的文化式反思與理解。本書探討分為三個領域:神學教義、社會理論與社會學式的宗教實踐,由此嘗試呈現加爾文作為一位神學家與社會行動家的雙向性畫像。
本書的的籌組與編寫是因應加爾文出生五百周年記念,是一本集中、台、港與北美華人學者的國際論文集,其中有尊治歷史、哲學、社會理論與神學的領域的作品,並以人文性、跨教派性與跨文化性為導向,務求使本書不重複坊間與教會界的加爾文主義式信仰言說,而旨在推進在漢語學界對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的文化式反思與理解。本書探討分為三個領域:神學教義、社會理論與社會學式的宗教實踐,由此嘗試呈現加爾文作為一位神學家與社會行動家的雙向性畫像。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