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流動‧變異:傳統戲曲之文化演繹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61151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中央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文化集體性」是文本改寫過程中之主要變因,隨著地域文化之差異,讓傳承久遠之經典文本,亦不斷地進行重新詮釋與再創。

本書主要立基於民間說唱文學之「文化傳播」脈絡來進行研究,以「地域群體文化」為論述重點。所謂文化的「集體性」與「共享性」,主要產生於某個特定的時空,並與其他社會相互連結。因此,不同地域民族,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與宗教信仰,並形成「地域群體文化」。

本書收錄五篇論文,所探討之範圍從古典戲曲元雜劇、明傳奇,到臺灣傳統戲曲南管戲、歌仔戲,以及民間說唱文學歌仔冊、子弟書等,透過對經典文本之改編,分析不同文化地域所產生之改寫策略,如何在相異文化場域間相互轉換,如何傳承與創造各自之文學與藝術價值。

臺灣彰化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以古典戲曲、臺灣傳統戲曲、說唱文學、文化傳播為主;著有《明代戲曲發展之群體現象研究》(新文豐)、《明代宗教雜劇之研究》(碩士論文),編有《實用中文選讀》(三民書局),及〈論南管戲《鄭元和》之文化傳釋〉、〈論歌仔冊「鄭元和/李亞仙」之文化傳釋〉、〈楊麗花電影歌仔戲「鄭元和」之文化演繹〉、〈論「子弟書」對《牡丹亭》之接受與再生〉、〈南管《蘇秦》版本考述〉、〈歌仔冊《呂蒙正彩樓配歌》之文化傳釋〉等多篇學術研討會與期刊論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