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716585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國立中央大學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後戲劇時代的開放態勢,簇擁著各領域的藝術家們打破原領域之美學疆域與藝術景觀,在劇場中匯聚各種表現手段,催生多種形式與精神的獨立性以及集體敘事新關係。「劇場」的綜合性得到更名符其實的發揮,標誌著它的涵融性、多元性以及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從文本改編/重寫到舞台文本,及至劇場空間敘事網絡,劇場經歷自亞陶「總體劇場」觀念的淘洗迭變與實踐,總體的意義已經延伸至新文化語境下,更多面向的複式調度與敘事質變。劇場導演之觀點詮釋、改編援引、表現手法,也得到空前自由,由劇場詮釋者成為創作者;並且經常潛越劇作家範疇,促發文本新書寫的多重性和變異性。
世界各地的劇場都在跨文化、跨領域、跨文本的浪潮下相遇,擁抱差異性與不同價值觀,經驗前所未有的創作可能性。那麼,亞洲劇場更具體的是台灣劇場,除了學習西方劇場之外,傳統又給了自己甚麼靈感與推進力呢?
本書論析兩部分別改編自元雜劇《竇娥冤》和莎翁悲劇《李爾王》之編導演作品:《吶喊竇娥》與《名叫李爾》,探討其改編原則與導演過程、傳統與現代劇場中多種元素交叉混搭之風格實驗與總體表現形式。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學戲劇系博士、碩士、學士,東吳大學中文系學士。
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教授、劇場編導。
著有《戲劇之旅‧天馬行空—編導天地》、《行走的人─走向內在天堂》。
譯有《發現安哲羅普洛斯》(合譯)。
劇場編劇有《空白時間》、《敘述與重組》、《逃。生》,及其他改編劇作。
導演作品有《名叫李爾》、《吶喊竇娥》、《杜十娘》、《費德爾2000》、《無言劇一二及插曲》、《行走的人─走向內在天堂》、《等待果陀》等多部。
《吶喊竇娥》獲2009年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教學與創作領域包括導演、劇本創作、跨文化、跨領域、跨文本劇場創作、法國露天與街頭戲劇理論與創作。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