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2017年之經濟展望專書出版,依例由全球經濟回顧與展望出發,針對全球經濟情勢之現況,加以分析可能之變化趨勢與重要議題前瞻。雖然目前各界普遍看好2017年全球經濟表現,認為美國在川普(Trump)總統權衡性財政擴張政策激勵下將穩健成長;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可望因國際原物料價格回穩而有較佳經濟成長表現。其中,東協與印度經濟之成長與發展,在目前臺灣力推新南向政策的帶動下,猶有深入了解的必要。
至於中國大陸2017年之成長與展望,如何跨越經濟成長趨緩的新常態,創造經濟發展新模式,將是政策首要;而金融穩定與改革、產業轉型、自貿區擴展、一帶一路走出去與引進來等發展,除攸關中國大陸之保成長與調結構外,更多的是戰略考量。兩岸如何在外交交鋒情況下、取得共識與平衡,確為重要挑戰。
至於2017年臺灣經濟發展表現,由於經濟成長接連處於相對低潮,如何兼顧成長與分配,成為政府任務與政策規劃之首要。本書收錄多篇專論,除討論臺灣產業政策之新思維,包括如五加二產業轉型,以及如何掌握網路╱數位經濟之發展契機奠定成長新引擎外,也將針對電源配比以及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年金改革與財政永續發展等提出建言;而針對2016 年之重要勞資議題等,也提出專論分析期望能有助於暢通勞資對話協商平台,凝聚社會共識。此外,針對臺灣中長期重要發展相關議題,包括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之發展意涵、再生能源發展與電力市場展望等,也都有相關專文討論分析。專書的出版希冀臺灣能以不平庸的思維,跨越新平庸時代,精確掌握全球、兩岸與臺灣之經貿發展脈絡,破繭而出、開創新局。
        至於中國大陸2017年之成長與展望,如何跨越經濟成長趨緩的新常態,創造經濟發展新模式,將是政策首要;而金融穩定與改革、產業轉型、自貿區擴展、一帶一路走出去與引進來等發展,除攸關中國大陸之保成長與調結構外,更多的是戰略考量。兩岸如何在外交交鋒情況下、取得共識與平衡,確為重要挑戰。
至於2017年臺灣經濟發展表現,由於經濟成長接連處於相對低潮,如何兼顧成長與分配,成為政府任務與政策規劃之首要。本書收錄多篇專論,除討論臺灣產業政策之新思維,包括如五加二產業轉型,以及如何掌握網路╱數位經濟之發展契機奠定成長新引擎外,也將針對電源配比以及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年金改革與財政永續發展等提出建言;而針對2016 年之重要勞資議題等,也提出專論分析期望能有助於暢通勞資對話協商平台,凝聚社會共識。此外,針對臺灣中長期重要發展相關議題,包括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之發展意涵、再生能源發展與電力市場展望等,也都有相關專文討論分析。專書的出版希冀臺灣能以不平庸的思維,跨越新平庸時代,精確掌握全球、兩岸與臺灣之經貿發展脈絡,破繭而出、開創新局。
              主編 彭素玲: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研究員兼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景氣與預測、經濟發展、產業經濟。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5795/26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